法里德被裁,小斯和球队友情分手,至此,CBA名气最大的两位内线外援在一个月内相继离开。带来遗憾的同时,也不免先后证明球队的引援失策。

CBA25年来,来过中国打球的外籍球员不在少数,其中也有大量有过不小名气和江湖地位的球星。但他们来到CBA的适应程度却迥然不同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大牌外援,反而是事故高发的“雷区”。

🌸云起书院🌸CBA避坑指南:屡遭退货的NBA大牌,到底有哪些雷区?  第1张

造成这种期望越高,失望越大的情况,通常在于球队没有对球员的当前实力,或是打法的适配度有准确的定位。同时,大牌外援是否会水土不服,个人性格对球队化学反应是否有加成或者减分,都会直接影响一支球队整个赛季的状况。但一个外援是否符合这支球队的需求,通常在签约前就有或明或暗的预兆,如何避雷,将是一个持久逃不开的话题。

随着CBA的水平不断增高,各支球队对外援的需求也水涨船高,加之近些年来,CBA球队在外援身上准备了大量预算,也让CBA处于明显的买方市场,给钱挖人,不好就换。但终究每支球队都想要能打且足够专一忠诚的外援组合,而同时具备这两点,并不容易。

🌸云起书院🌸CBA避坑指南:屡遭退货的NBA大牌,到底有哪些雷区?  第2张

能打,意味着足以一人(或者两人)扛起球队的攻防组织重任(至少在进攻端要有顶级得分水准),忠诚,则意味着不仅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,同时也愿意全身心投入到球队中,力求把球队的利益放在首位。这些年之所以会出现大量外援心不在焉,主要还是CBA对外援的需求,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期——CBA球队不再满足于发展联盟级别或者NBA边缘球员,转而开始寻求于能在部分NBA球队打上主要轮换的球员。但这些球员被CBA的高薪吸引过来,却未必有在CBA长久效力的念头。他们或者以CBA为跳板,急于借机展示自己好重返NBA,或者经过CBA的进一步证明,确认他们已经不具备继续打NBA甚至低级别联赛的实力。因此,当一名名气不小的球员被CBA签下时,他们就兼具了高投入且高风险的不经济实惠特质。

同时,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:现在的CBA,处在的位置是FIBA和NBA之间——规则上基本沿用FIBA的规则,但外援乃至国内核心优秀球员的打法和比赛理念,却无限趋近于NBA。因此纯NBA的打法在CBA不一定适用(CBA没有防守三秒),在FIBA规则下吃得开的顶尖球员,也未必能在CBA打出来。

因此,来过CBA却没能打出应有水平的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
1. 蓝领吃饼型,代表人物:法里德、肯扬-马丁、斯贝茨

在CBA里,对外援(主要是大外援)的要求,至少应该有一招万能的进攻手段,能抢下大部分篮板,最好射程足够远。也就是说,不仅要有自主进攻能力,也不能有明显短板,在球队需要的时候,能够接管球权完成攻坚。